我眼中的孔子
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-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鲁国人,中国古代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、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,倡导仁义礼智信。有弟子三千,其中贤人七十二。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,晚年修订六经(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)。去世后,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,整理编成《论语》。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。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,在世时就被尊奉为“天纵之圣”“天木铎”,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师、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、万世师表。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,其人被列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,祭祀孔子的“祭孔大典”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。在我看来,孔子不仅创造了儒家学说,更是奠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基础。从春秋到现在,“仁”已成为中华人民的优良传统、核心思想,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。孔子开拓了中国思想的发展,开创私学,让每一个享受学习的乐趣,享受知识的洗礼。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是他的坚持真理;非礼勿视、非礼勿听、非礼勿言、非礼勿动是他的严于律己;推三年之丧,行孝悌之名,是他的尊老敬长;以从大夫之后,不敢不告,是他的忧国忧民。孔子以这些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品质,一路走来,并将继续走下去,永远不停歇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孔子学习,争做铁岭好少年。

还没有人发言,快来抢沙发!